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立冬靜思:人間萬事消磨盡,只要暗香似舊時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源氏物語》千年紀:「日本紅樓夢」

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今年正好成書1千年。 
《源氏物語》何時寫成的,其實並沒有正式記載,但根據《紫式部日記》的說法,紫式部是在平安朝時代寬弘5年(西元1008年)寫成《源氏物語》,比莎士比亞還早了600年。這1千年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源氏物語》真正的書寫及实现時間至今仍無定論,學者專家從作者紫式部在西元1008年11月1日的日記中,發現此中記載這部作品在當時平安朝貴族間爭相傳閱的情景,就用這個時間算到2008年的11月1日,剛好1千年。日本文化界以此認定,將今年訂為「源氏物語1千週年」。
 
《源氏物語》副本只是寫給後宮女眷看的「言情小說」,
會變成男男女女爭相傳閱的暢銷書,原因不仅1個,紫式部的笔墨功力了得,居功最大。她從小跟在詩人父親身旁讀書,迥殊鍾愛漢籍《史記》和白居易的詩文,也因為這項專長,三十歲不到就守寡的她,在西元1005年被召喚入宮,為1條天皇的中宮「彰子」解說《日本書紀》和白居易的詩,在後宮侍讀1段日子,開始寫《源氏物語》。
 
林永福传授另有1說,在《源氏物語的女性》書中寫道:「紫式部大概在她丈夫藤原宣孝归天那年(1001年)就開始動筆,並实现部分的《源氏物語》,因此聲名大噪,才被彰子邀入宮中,繼續撰寫《源氏物語》。」
 
茂呂美耶在《物語日本》1篇談「隨筆笔墨之祖」的文章中,就把紫式部和《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平安時代(西元七94~1192年)兩大才媛互比拟較。清少納言離婚後二十八歲入宮服侍1條天皇的中宮「定子」,聰明機智、溫柔暧昧的個性,馬上變成宮廷「文藝沙龍」的紅牌要角。定子失寵病逝後,中宮換成彰子,紫式部就经办清少納言的位置。紫式部曾在日記中批評清少納言的漢字文章。看起來茂呂美耶似乎比較欣賞清少納言的寬宏氣度。
 
這部由紫式部所寫的作品,登場人物超過400人,被視為世上开端的長篇小說,也此日文系學生必讀的日本文學經典之1。故事描绘「光源氏」是天皇「桐壺帝」之子,存在出眾的才貌與魅力,但因母親「桐壺易服」出身低微,被其余后妃輕視欺負,在源氏小時候就過世了;桐壺帝為了不願源氏捲入宮廷鬥爭,將他降為臣子階級。自小失掉母親的源氏,戀慕著桐壺帝的年輕新妃「藤壺」,因藤壺與源氏的母親桐壺易服面孔相通,源氏便在繼母藤壺身上找尋母親的身影,但因倫常與階級的阻礙,這份周密只能壓抑在心底。
 
《源氏物語》便是書寫源氏终身回旋扭转在眾良人之間的愛戀情事,也記載著當時宮廷保留的食衣住行。書中時時可見男女互訴鍾情的短歌,更是優美而雋永的日本詩歌。
 
《源氏物語》在日本文化中存在舉足輕重的經典位置,從文學、藝術到影劇、漫畫,雅俗共賞,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並且翻譯成11種語言的版本,此中,英文版《The Tale of Genji》早在1882年就出現,新譯的法文版《Le Roman du Genji》更在2008年剛剛出版。
 
為了紀念《源氏物語》1千年,日本各地舉辦「源氏物語千年紀」活動,席卷各種展覽、演講、出版品、電視特別節目,致使有「源氏物語之旅」的旅遊道路。
 
 
 
比方,位於琵琶湖南邊的石山寺,相傳是紫式部當年寫作《源氏物語》的中央,石山寺號稱《源氏物語》發祥地,此處就有紫式部的雕像;今年,這裡特別設置「源氏夢回廊」,1整年都梗概在石山寺分歧殿堂中,參觀和紫式部有關的展覽。席卷展出刺繡、「千年之戀」電影戲服、田邊聖子《源氏物語》白話版的原稿等。 
都门則邀請專家解說紫式部筆下所描繪的高雅日本女性、和歌、日式庭園以及音樂演奏會與朗讀活動。位於都门南边宇治的「源氏物語博物館」,更是尋訪這部經典作品不行錯過的弥留據點。
 
源氏物語因而御所為舞台而開始。
都门御所位於都门御苑內,北朝時期的光嚴天皇於公元1三31(元弘元)年將此定為皇居。自南北朝至明治期間延續500餘年。現在的御所為公元1885(元弘元)年重修。都门御所的正殿叫做紫宸殿,而清涼殿則是天皇1般保留的場所。御所內處處給人以平安朝優雅的歷史氣息,遊客可在此感慨日本皇族往日優雅保留之1端。與都门御所相隔不遠還有1處仙洞御所,是上皇後水尾天皇的寓所, 都门御所除年数兩季的開放期間外,參觀需当时向日本宮內廳申請。
 
過去比較常去京,不晓畅遠在琵琶湖畔的石山寺,為何和《源氏物語》也有關係,後來看到1份地圖,才發現若以都门為中心,右至石山寺,上至北山,左至嵯峨野清涼寺,右下至宇治,左下至明石、須磨,足跡跨越都门府、大阪府、奈良縣、兵庫縣和滋賀縣,全但凡小說的場景。
 
都门府的活動更多,大多以博物館、圖書館為主軸,席卷講座、文化展、能面展、茶陶器展、繪卷展、室內樂、朗讀、舞蹈劇,還有將《源氏物語》比較西歐宮廷文學中的王妃之戀演講等。
 
源氏物語是作者紫式部在宮中擔任女官的十幾年期間所見所聞為素材,以想像配角為中心,以寫實的伎俩沿著她的抱负想像經營出來的絢爛多采、優雅豔麗,卻又可悲可哀,有強烈無常感的故事。全書分為5十4帖,每帖有標題,有些段落可自成短篇小說,卻有1起連貫的思想。今將前幾帖情節介紹如下:
 
第1帖<桐壼>:
男配角光源氏是某朝天皇及易服桐壼之間所生男子。
天成聰明俊美,在宮中人稱光君,受到各式呵愛。但他出世後不久,其母桐壼即因病而歿,為此光君终身,念母親,脸色有1絲陰暗。十二歲時,天皇考慮其將來,賜他姓,名源氏(天皇本無姓)降為臣籍,並為他结婚,娶左大臣之女葵上。但此時源氏心中不愛葵上,而1直戀慕其父女御(妃子)藤壼,因為藤壼面貌酷似光君之母桐壼。
 
第二帖<帚木>:
源氏十七歲時與舅兄頭中將及貴令郎數人談論女性,品論妍醜,才知上流社會之外也儘有各種美女,各擅媚態。回程上不测重逢伊予介之年輕繼室,名空蟬者,徹夜談心。空蟬雖自怨身世,但以身不禁己,不敢冒昧,只應酬1首和歌而罷。
 
第三帖<空蟬>:
源氏無法忘懷空蟬,透過其女弟子小君安设見面。
1夜聞知空蟬單身在家,乃於夜深人靜時潛入其寢室。但空蟬聞袂之聲及熏香而知源氏到,乃以金蟬脫殼之計,脫衣遁走。源氏持衣而歸,在床紙上寫和歌1首:空對金蟬殼,遙想麗人身。空蟬見歌亦應酬1首:空蟬羽沾露,寂静濕衣袖
 
第4帖<夕顏>:
源氏去5條冷巷探望友好之干娘,其鄰居有女,贈歌1首曰:存心望夕顏(瓢葫蘋),白露添光花燦然。源氏設法將此女帶往別墅,當晚良人卻為妖物所祟而喪命,留下了1個三歲的女兒玉鬘。爾後源氏將此女帶走,養之如己出。但玉鬘長大後源氏卻又對之常涉綺思。
 
第5帖<若紫>:
源氏患瘧疾,乃至北山訪上人以為加持,卻不测在此見到日夜思慕的帝妃藤壼,兩人似有宿世之緣,竟爾踰越不行踰越之關係。藤壼後來因此懷孕產下1子,帝為己出,甚喜,後來踐位為天皇,而這位天皇多年後聞知源氏是其生父,遂找機會封源氏為準太上皇,御駕巡行時與之俱行,輦駕華麗,隨從眾多,極1時之盛,這是源氏终身最合意的1段日子。
 
先是,源氏尚年幼時,有高麗相師為源氏相命,批曰:極貴之人,有人主之分,但不行為帝,然亦不能以人臣而終。又說后世三人,1為帝,1為后,1為太政大臣(首相),後來全部兌現。
 
源氏享壽5十歲,情節到第4十二帖而歿。從4十二帖至5十帖的男配角為源氏之子名薰。這位薰實際上不是源氏所生,而是源氏舅兄頭中將之子,名柏木者與源氏之妻女三宮通而生下的兒子。源氏無意中發覺此事,回忆各人與藤壼間的事件,暗驚輪迴報應之可怕。
 
 
 
源氏物語之情節,其余有大臣及宮廷間鉤心鬥角,爭權奪利之經過,以及當時權朝野之藤原宗族,及從這宗族分枝进来的各家属與其余世家大族間之糾葛,兒女間,致使分歧輩份的男女間的錯綜複雜的恩仇愛恨及詩歌應酬。這些事蹟,皆是作者紫式部曾經觀察體會,並在紫式部日記中記述、评述的。
 
紫式部於二十餘歲時嫁4十多歲的藤原宣孝,在當時算很晚婚,而且嫁了年紀大1倍的男人,為奈何此,後世1直懷疑她大概婚前曾有不愉快的男女關係,但無從考證。在日本,女人的生平是很難考據的,因為活著的時候無人重視,成名之後的記錄也因年代久遠而湮沒。但已知的是她婚後兩年就成寡婦。只生1女賢子。孀居數年後,於約三十三歲時入宮擔任中宮侍從,1做十幾年,源氏物語的素材,大1小块由這時代的觀察、體會,及參與而獲得。
 
紫式部入宮擔任中宮侍從是由中宮彰子的父親藤原道長推薦進宮的。
藤原道長當時身兼天皇的岳父、關白(相國),及藤原宗族的族長,位極人臣,炙手可熱。其女彰子為1條天皇当前,其餘三個女兒也分別嫁給皇族,後來皆成皇后,故道長终身驾驭國政數十年,曾作和歌曰:天下當我有,望月不曾缺其合意之狀,可見1斑。
 
當時的權臣,屡屡將各人人薦入大內,監視皇族,兼通消息。1說以為紫式部是道長的情婦,以中宮侍從之名,為道長做間諜责任。但據紫式部日記(紫式部另1部弥留著述)記載:道長曾夜叩紫式部之房門。紫式部不肯開門,只聞道長在門外作和歌曰:夜深水雞鳴,叩門何不開。紫式部當即答曰:夜深水雞鳴,開門怕有悔。終不開門。後世議論此事,或認為紫式部潔身自愛,或認為紫式部那凌晨不開門,不見得每次都不開門。以道長之權勢身份,似不會去叩1個不會開門的良人的門,這是題外話。
 
當時的「紙」是稀奇非常希有昂貴的物品,若非賞賜,常人拿不到也負擔不起。所以還有1種說法是藤原為了幫助各人的女兒彰子能夠受到天皇寵愛,找紫式部撰寫《源氏物語》,再由彰子說故事來吸引天皇上門求歡。後宮粉黛三千,比美麗永遠比不完,有「學養」的妃子更具魅力!平安時代的「攝關政治」,大權驾驭在攝政、關白這些天皇外戚手上,要實際驾驭政權就要想辦法先讓女兒入宮,並生下皇子,再搀扶外孫成為皇太子,下1步即是幫助皇太子正式就位為皇上,藤原時代從西元858年到1016年,即是用這種办法法度驾驭政權。
 
當時的貴族婚姻是「訪妻制」,良人婚後仍住在娘家,东床不來,丈人、妻舅軟硬兼施,連哄帶騙也要設法逮人。若因而《源氏物語》全書中,長得貌不驚人,致使列為「醜女」的末摘花為例,源氏後來雖然看清她的長相,也識破她的琴藝、和歌皆不佳,中間致使1度忘了她,但後來看到末摘花仍然守在雜草叢生、連盜賊也過門不入的荒廢舊居中,尽心全意等待,大受感動,下定決心1輩子都要好好照顧她,兩年後真的將這位馬臉象鼻的癡心蜜斯迎入二條院纳福。
 
還有1名「花散里」,即令源氏與她聚少離多,她永遠1如往昔,毫無恼恨之色,源氏最後也將她迎入改建後的二條院,和末摘花都安设在東院。但花散里是1名能讓源氏相信的良人,源氏託花散里擔任各人兒子夕霧的監護人,從夕霧口中我們才知道:「這位繼母長得真是難看,但父親居然連這樣的人也捨不得!」夕霧後來發現父親喜歡的是花散里柔順可親的性格。過幾年源氏又將花散里移到「夏之御殿」,附近水晶花籬為垣,清涼泉水,濃蔭夏木,院內遍植夏花,排場不亞於最美的紫之上夫人,源氏死後還將二條東院賞給花散里,花散里在夕霧的照顧下,安享老年底年。
 
這兩位其貌不揚的良人,下場都比美女空蟬、夕顏、紫之上、朧月夜,還有第二代的大女令郎、浮舟這對同父異母的苦情姊妹花幸運,由此推論《源氏物語》的背後,也許另有推手,即是希望东床好好疼惜女兒的那位泰山大人。
 
在那樣的時代氛圍下,女人稀奇软弱無奈,她們的终身幾乎都被命運的簾幕豢養在小小的格子門內,衰弱、多病、蒼白、哀怨,彷彿皆是為了償還風流債而生,了卻夙願而死。紫式部感叹「這個惡濁可欺的季世……總是越來越壞」,《源氏物語》由盛而衰的荒涼頹圮,比曹雪芹的《紅樓夢》早了七百年。
 
但紫式部部置身奢華多采的宮中保留圈裡,似乎內心並不怎麼喜歡這個保留環境。唯其如斯,故能以冷靜的心智、敏銳的觀察、取材構思,寫成日本文于史上绝后絕後的傑作。
 
《源氏物語》千年紀:「宇治十帖」
 
宇治市在都门府南部,鄰接京屯子的東南边,自古以來即是連接奈良和都门的通路──宇治川的渡河地點,所以作為交通要衝稀奇繁榮。這裏有橫跨在宇治川上、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等院以及作為日本开端的神社建築的宇治上神社。
 
宇治將《源氏物語》當作重整城巿的主題,以「《源氏物語》博物館」為核心,把持模型及回首转头回忆,復刻「宇治十帖」,介紹最後的人物「浮舟」
 
紫式部著的《源氏物語》,全書5十4帖,最後十帖內容以宇治地區為主舞台,因此稱為《宇治十帖》,4十5帖以橋姬為序幕,第5十4帖再以夢浮橋結束,瀰漫著輕霧的宇治川是《源氏物語》末章不行或缺的舞台場景《源氏物語》。
 
第4十5帖<橋姬>:
對各人身世感应不安的薰君,開始頻繁往返於皈依佛門的光源氏的異母胞弟--八宮的宇治山莊。有1次八宮不在,薰君偷窺到兩個公主的合奏,被姐姐大君吸引,二人遂開始了書信往來。薰君從八宮山莊的女官那兒得悉各人並非光源氏真正的兒子,大受刺激。1次,薰君把在宇治的經歷告訴匂宮,勾起了匂宮對公主的愛慕之情。
 
第4十6帖<椎本>:
宮在參拜初瀨寺後回來的路上,在宇治與從国都趕來欢送的薰君1道設宴,欣賞管弦。而後,回到国都的宮,從八宮來信的機會中,開始與大君的妹妹中君互通書信。而另1方面,薰君對大君的愛慕之情與日俱增。不久,八宮將公主們的後半生託給薰君後,就在山寺中靜寞地圓寂了。薰君在多方照應著公主們的保留中,對姐姐大君的纪念也不斷加深。
 
第4十七帖<總角>:
八宮的周年忌日那天,薰君向大君吐露了心聲,但规画終生不嫁的大君卻勸他與妹妹中君結婚。未能遂願的薰君想通過匂君和中君的結合來贏得大君的芳心,遂想方設法皋牢二人。可是,由於匂君遲遲不來訪,深感責任宏壮的大君終於因過度悲傷而臥床不起。在前來探望的薰君的捨身看護下,大君終於打開了心扉,在薰君的懷中归天了。
 
第4十八帖<早蕨>:
繼父親之後又失掉了姐姐的中君每天寂寥度日。薰君從中君身上看到了死去大君的身影,開始對她依托了複雜的周密。不久,中君被迎娶到匂宮的二條院,過著幸福的保留,然则薰君卻不斷去拜訪,匂君漸生醋意。
 
第4十九帖<宿木>:
帝希望薰君與女兒二宮結婚,薰君不情願地答應了。另1方面,匂君決定和左大臣的6君結婚。薰君表達了對中君的思慕之情,懷著匂君之子的中君告訴薰君,還有個長得酷似大君的異母妹妹浮舟。去宇治時,薰君窺探到了浮舟的樣子,被她酷似大君的模樣深深打動。
 
第5十帖<東屋> 
浮舟是侍奉八宮的中將君與八宮所生的公主。曾經有過求婚者,但其方针卻是貪圖浮舟養父的財產。婚事未談成的浮舟托身於中君家。在那裡被无意重逢的匂宮示愛,大為吃驚的母親把浮舟遷移到了三條的小屋。得悉浮舟消息後的薰君收養了浮舟,並遷回宇治。雖然他憐愛浮舟,卻還是有時會想起大君,不禁落淚。
 
第5十1帖<浮舟>:
匂宮忘不了浮舟而尋找其芳蹤。他得悉薰君將她湮没於宇治,便乘著白日偽裝成薰君,強行與她私定終身。剛開始大為震驚的浮舟,逐漸被匂宮的熱情所吸引。而另1方面,得悉此事的薰君沒有放棄浮舟,反而嚴加戒備以使匂宮無法凑近。在穩重而誠實的薰君和熱情的匂宮之間難以抉擇的浮舟,最終決意1死而離開山莊。
 
第5十二帖<蜻蛉>:
浮舟失蹤,山莊的人們都惶然失措,但由於杳無音訊,只好認為归天,舉行了形式上的葬禮。匂宮因悲傷過度而臥床不起。薰君則在都门1壁奢華度日,1壁回憶著死去的大君、讓給匂君的中君、杳無音訊的浮舟和與八宮有關的公主們,沉溺在悲傷的纪念之中。
 
第5十三帖<習字>:
欲輕生而盘桓於宇治河边暈倒的浮舟被橫川的僧都救起,並取得其妹妹尼的悉心看護,身體逐漸復原,悲傷於本非所願的僥倖存活,終日以淚洗面。爾後,因被妹尼的亡女的夫婿求婚,而削髮為尼,過著安靜的保留。這件事不久就傳到了忘不了浮舟而沉溺在悲思中的薰君耳中。
 
第5十4帖<夢浮橋>:
薰君找到橫川的僧都,確認了浮舟還存活於世,遂讓浮舟的弟弟小君拿著給橫川的僧都的信和依托各人相思之情的信,送至小野鄉。浮舟心緒紊亂,說他認錯了人而拒絕見小君。從小君回來後的脸色已察覺到了部分的薰君,悔怨不應把信交进来,擔憂是不是有人像各人從前那樣,把浮舟藏起來了。
 
宇治市在都门府南部,鄰接京屯子的東南边,自古以來即是連接奈良和都门的通路──宇治川的渡河地點,所以作為交通要衝稀奇繁榮。這裏有橫跨在宇治川上、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等院以及作為日本开端的神社建築的宇治上神社。
 
 
宇治上神社:
明治維新夙昔,1直稱為“離宮上社”。
供奉之神是應神天皇和其皇子菟道稚郎子以及兄長仁德天皇。社內正面的拜殿建於鐮倉晚期,繼承了寢殿的建築風格。特別是採用了“縋破風”伎俩的殿頂更是美麗絕倫。正殿建於平安時代後期,為我國現存最新鲜的神社建築。三座內殿1列排開,採用了配合的屋頂覆蓋的非凡形式,而位於支配神殿的蛙腿形裝飾則是作為修建年代的弥留依據。
 
平等院:
1994(平成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平等院,亦因十圓硬幣上的裝飾圖案而聞名。
它是平安時代後期,藤原賴通將父親藤原道長的別墅改建為古刹而來。鳳凰堂由陈设有阿彌陀如來像的中堂、支配兩邊的翼廊和后背的尾廊組成。殿堂和水池融為1體的淨土庭園美不勝收,乃至於被指定為史蹟名勝庭園。據說其優美的景存候喻著平安貴族們畅想的西方極樂淨土。
 
平等院位於宇治川西岸。
11 世紀中葉,當時的統治者藤原賴通把他父親藤原道長的別墅改為古刹,成為平等院的前身。平等院鳳凰堂是國寶,面對阿宇池而建,裏面安设著阿彌陀如來像,傳說是當時1名貴族在夢中見到了極樂淨土就照那樣子建了這座鳳凰堂。
 
宇治川的東岸除宇治上神社之外,還有安设著木造阿彌陀如來像的三室戶寺,中國和尚隱元開設的、在建築樣式和儀式規矩上保留了中國風格的萬福寺等古刹,但凡值得1看的歷史古蹟。
 
「宇治」原指宇治綠茶,即以都门府宇治市周邊地區所生產的日本茶,最先可上溯至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宇治周邊地區所生產的茶被分類為高級綠茶,以「宇治玉露」最著名。
 
 
《源氏物語》千年紀:1代才女作者紫式部

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出身貴族、書香門第,父兄皆善漢詩和歌。本姓藤原,同样泛泛認為其名不行靠,亦有人認為其本名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幼時從父學習漢學,迥殊鍾愛漢籍《史記》和白居易的詩文,通曉音律和佛典。

1004年4月,紫式部喪夫孀居,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三6歲那年冬天,紫式部受召入宮侍奉1條天皇中宮藤原彰子。"紫"取自物語中主要人物紫之上, "式部"來自其父兄的官職「式部丞」。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作品描寫人物心理細膩,笔墨高雅,情節波折,被認為是世界开端的長篇小說,對往後日本文學之影響極大。為日本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集歌物語和傳奇物語兩者之大成,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1九6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紫式部選定為「世界5大偉人」之1。另著《紫式部日記》,概成書於西元1010年秋。

《源氏物語》是1部長篇巨作。全書結構龐大,組織嚴密。敘述故事及於三代,登場人物多達數百人,採用1貫的寫實伎俩(作者於螢帖發揮其有名的小說論,本書之寫作實可視為其理論之實踐),於人物性格、心理狀況多有極精確的表現,尤擅長情緒之摹描,风光之堆砌。以紫式部身為宮廷女官,《源氏物語》之寫作蓋旨在為宮中貴族閨秀們講述之用,故行文緩慢委婉,文筆細膩高雅,充实表現平安朝貴族的優閒保留情調。其書雖採用古典日文書寫,且夾雜和歌甚多(共有七九5首),然则字裏行間隨處可見深受我國唐朝夙昔文學之影響,則又因平安時代日本文壇崇尚中國文學、漢詩、和歌,乃至物語之寫作無不競以模倣中國文學為榮。紫式部雖為女作家,而出身於書香門第,耳濡目染,加以自己之才質,故能融會貫通所讀諸漢詩文而採擷入文。《源氏物語》為日本古典文學之瑰寶,日人自詡為世界第1長篇小說,而近來西方文壇亦已公認其成就及價值,實在不無情理。

註解 :
1條天皇
980年七月15日1011年七月25日日本第66代天皇在位期間是986年1011年,名叫懷仁。 
他是圓融天皇的第1皇子,母親是藤原兼家之女詮子。1條天皇的父帝圓融天皇裁撤他之外,沒有其余后世,因此1條天皇為獨生子。
 
永觀2年(984年),還在花山天皇的時代,就被立為皇太子986年8月1日,因為花山天皇落发,七歲的皇太子登位(1說是兼家為了讓孫子早點登位而實行的陰謀)。立冷泉天皇的皇子居貞親王(三條天皇)為皇太子,攝政由藤原兼家擔任(之後為關白)。
 
兼家死後由長男道隆等内戚繼續擔任攝政與關白,並且讓女兒定子入宮做皇后,道隆於長德元年(995年)病逝。取而代之的是由其弟道兼就任關白,但他七天後也死了,之後道隆之子伊周與道隆、道兼之弟道長相爭,道長取得勝利,驾驭實權。道長將女兒彰子也送入宮,成為與皇后定子位階相称的中宮,開了1帝二后的先例。
 
1條天皇的時代,也是道隆、道長兄弟與藤原氏權勢達到頂峰的時代,而赡养皇后定子的清少納言與赡养中宮彰子的紫式部和泉式部等人,使平安時代女流文學取得發展。天皇各人對文藝方面也相當關心,留下『本朝文粹』等詩文。他對音樂也颇有專長,擅長吹笛。其余,他為人溫和而好學,取得良多人的景仰。
 
根據他在位時的里內裡(臨時皇居)之名「1條院」而給他這個追號明治以後,廢除院號,從此正式稱為「1條天皇」。葬在京屯子右京區龍安寺圓融寺北陵。之後全部天皇在皇居宮中三殿之1的皇靈殿祭奠。
 
註解 :
中宮
开端,中宮是用於代稱(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自從村上天皇女御藤原安子為皇后時,中宮就此成為皇长辈稱。之後在平安時代1條天皇時,時權臣藤原道長逼使1條天皇立了兩位皇后,並為此將中宮和皇后分出分歧的解釋,將新立的皇后稱為中宮,构成1帝二后。
 
此後歷代天皇在立后時,多先立為中宮,日後再立第二位皇后時,便將先前的中宮擢昇為名義上較高的皇后,新立的第二位皇后則是中宮。中宮雖再各方面的报答和位置齐截於皇后,但嚴格而論,中宮只是相同於皇后的妃子而非皇后。
 
在凹凸任天皇瓜代時,若是前代天皇之皇后未發下插足皇后1職的詔令時,新任天皇的正妻只能稱為中宮。由於目前日本皇室實行1夫1妻制,因此中宮這個位號以不再利用。而最後1名中宮是光格天皇的中宮欣子內親王
 
 
詩魔」白居易紫式部鍾愛詩人
 
白居易
七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唐朝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6年。
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医生,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作品平和可亲,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老年底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
 
他的詩歌現存近三000首。
他曾將各人的詩分為諷喻、閒適、感傷和雜律4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喻詩。但他影響最大的是新樂府詩。代表作《新樂府》50首,纠合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
 
白居易的感傷詩中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描寫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前半篇對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睬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有所諷刺,這是引起「長恨」的原因。後半篇卻以充滿恻隐筆法描寫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詩的主題思想從諷刺轉為恻隐和美化李,楊的執著愛情。這是長恨的注释。在藝術的表現上,前半篇寫實,後半篇穿插虛構的情節和幻想的瑶池。全詩語言聲調優美,抒怀和敘事融合1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白居易的詩歌夷易淺進,在當時已經流播很廣,致使遠及「日本、暹羅(泰國)諸國」。 
長慶年間(821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見杭州有6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乾枯無水,便主持重修6井,以利農田灌溉。又見西湖舊堤倒塌,屡屡构成農田乾旱,因此修建1道從西湖斷橋到孤山的長堤,在堤的兩岸栽種楊柳,既修水利又美化西湖;後人稱這條長堤為白堤
 
寶曆二年(825年),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1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唐時官員流連妓院風氣興盛,清人趙甌嘗有描繪其時之詩曰:「風流太守愛魂銷,到處春翹有舊游;相見當時疏朝綱,尚無官吏宿娼條。」《舊唐書·白居易傳》載:「初,居易罷杭州,歸洛陽,于履道里得故散騎常侍楊憑宅,竹木池館,有林泉之致。家妓樊素小蠻者,能歌善舞。」白居易作詩讚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後世小說家多有描绘其私保留,真實與否,或未可知。如北宋錢易《南部新書》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嘗蓄妓,「白樂天任杭州刺史,攜妓還洛,後又遣回錢塘。故劉禹錫有詩答曰:『其那錢塘蘇小小,憶君淚染石榴裙。』」。元、白二人交情好,有時相易其妓。199七年,舒蕪在《讀書》雜誌第三期上發表《偉大詩人的不偉大的1壁》,指責白居易狎妓而不恭敬女性。寶曆中赴蘇州刺史任上,白居易詩《對酒吟》中已經梗概看到家妓的描寫:「公門衙退掩,妓席客來鋪。履舄從附近,謳吟任所須。」白居易的《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5十韻》寫盡了妓院的風情萬種。
 
 
 詩魔」白居易紫式部鍾愛詩人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1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1笑百媚生,6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1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声誉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新生男新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够。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6軍不發無若何怎么?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拉拢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霑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存亡別經年,魂灵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灵;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术士激情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仙游上天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5雲起,此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1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盘桓,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孑立淚闌干,梨花1枝春帶雨。
含情注视謝君王,1別音容兩迷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1股合1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暗地人間會相見。
臨別激情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三更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宮詞》 唐白居易
淚盡羅巾夢不行,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言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詩魔」白居易紫式部鍾愛詩人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佣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行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佣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附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薄情。
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6么。
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千万如私語;
嘈嘈千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閒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欠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1般刀鎗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4絃1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絃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国都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1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5陵幼年爭纏頭,1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来岁,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姨妈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旷费車馬稀,老迈嫁作估客婦。
估客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岁数,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咫尺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 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屡屡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1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很久立,卻坐促絃絃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5弦》 唐白居易
清歌且罷唱,紅袂亦停舞。趙叟抱5弦,宛轉當胸撫。
大聲粗若散,颯颯風和雨。小聲細欲絕,千万鬼神語。
又如鵲報喜,轉作猿啼苦。十指無定音,顛倒宮徵羽。
坐客聞此聲,形神若無主。行客聞此聲,駐足不能舉。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綠窗琴,日日生塵土。
 
《5弦彈》 唐白居易
5弦彈,5弦彈,聽者傾耳心寥寥。趙璧知君入骨愛,5弦逐1為君調。
第1第二弦索索,秋風拂松疏韻落。第三第4弦泠泠,夜鶴憶子籠中鳴。
第5弦聲最掩抑,隴水凍咽流不得。5弦並奏君試聽,淒淒千万復錚錚。
鐵擊珊瑚1兩曲,冰瀉玉盤千萬聲。殺聲动听膚血寒,慘氣中人肌骨酸。
曲終聲盡欲半日,4坐相對愁無言。座中有1遠术士,唧唧咨咨聲不已。
自嘆目前初得聞,始知孤負平生耳。唯憂趙璧白髮生,老死人間無此聲。
遠术士,爾聽5弦信為美,吾聞正始之音不如是。
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廟歌。1彈1唱再三嘆,曲淡節稀聲不多。
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卤莽。情面重今多賤古,古琴有弦人不撫。
更從趙璧藝成來,二十5弦不如5。
 
《長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友好夜訪》 唐白居易
檐間清風簟,松下明月杯。
幽意正如斯,況乃故人來。
 
《寄張十八》 唐白居易
饑止1簞食,渴止1壺槳。出入止1馬,寢興止1床。
其余無長物,於我有若亡。胡然不应承,名利心遑遑?
念茲彌懶放,積習遂為常。經旬不出門,竟日不下堂。
同病者張生,貧僻住延康。慵中每相憶,此意未能忘。
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秋來未相見,應有新詩章。
日夕來同宿,天氣轉清涼。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三更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賦得古原草送行》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1歲1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1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5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唐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兵戈後,骨血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1夜鄉心5處同。 

《問劉十九 》 唐白居易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壚。
晚來天欲雪,能飲1杯無?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創空間」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